欧产日产国产精品99,大尺度裸体日韩羞羞xxx,手机在线欧美,美女草逼逼,日韩三区在线,欧美一区,精品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中國與中亞五國農產品貿易便利化分析

時間:2020-03-25作者:李捷音 來源:《中國農墾》2020年第3期

摘要:在“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中國與中亞五國之間的農產品貿易具有廣闊的前景,貿易便利化正是“一帶一路”倡議中“貿易暢通”的核心點。關于中國與中亞五國農業(yè)貿易便利化的基本情況,主要可以從制度環(huán)境、基礎設施、海關環(huán)境和信息技術幾個方面來考量。中國與中亞各國應加大合作力度,共同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為各國之間包括農產品在內的貨物貿易提供良好的制度安排。

關鍵詞:  中亞五國;農業(yè)貿易;貿易便利化

中亞與我國西北地區(qū)接壤,自古以來這里就是絲綢之路的主要通道,歐亞大陸上不同地區(qū)、不同種族的人們通過這條道路進行物貿和文化的交流。自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亞五國就成為“一帶一路”倡議中的重要合作伙伴,中國與中亞五國之間開展了多層次多領域的合作,農產品貿易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

一、中國與中亞五國的農產品貿易概況

(一)中亞五國的農業(yè)發(fā)展情況

中亞屬于北溫帶大陸氣候,光熱資源非常豐富,域內大部分地區(qū)為平原。中亞五國國土總面積約400萬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約3241萬公頃,人口總數7248萬人,雖然也有水資源分布不均、氣候干旱、局部地區(qū)為沙漠、山地等不利于發(fā)展農業(yè)的因素,但總體來說中亞依然具有較好的農地、勞動力、水資源等傳統農業(yè)生產要素,農業(yè)以種植業(yè)和畜牧業(yè)為主。

現在中亞五國的種植業(yè)主要以糧食、油料和棉花為主,糧食主要包括小麥、玉米和水稻,其他重要作物為甜菜和蔬菜瓜果。五國中除了塔吉克斯坦屬于缺糧的貧困國家外,其他國家基本都能夠實現糧食自給,尤其是哈薩克斯坦能夠大規(guī)模出口谷物。中亞國家長久以來大面積種植棉花,該地區(qū)是世界上重要的棉花產區(qū)之一,棉花也成為一些中亞國家的主要出口商品。中亞地區(qū)擁有天然的牧場和草場,以牛馬羊養(yǎng)殖為主的畜牧業(yè)也是各國的傳統產業(yè),肉類、牛奶、羊毛和蠶絲是其主要畜產品,羊毛和蠶絲是重要的出口商品。

(二)中國與中亞五國農業(yè)貿易的基本狀況

由于地緣相鄰,中亞地區(qū)與中國之間長期保持頻繁的貿易往來。在中亞五國獨立之后,中國成為中亞五國的主要貿易合作伙伴。但是迄今雙方的貿易合作重點主要集中在能源方面,農產品貿易呈現總量少、規(guī)模小、結構單一化的特點。應該說,“一帶一路”倡議給中國與中亞各國的農業(yè)貿易提供了巨大的發(fā)展空間,雙方可借此契機不斷開拓農產品交易市場。

中國與中亞國家的農產品貿易面臨著各種制約因素中,其中之一是“貿易非效率”對農產品貿易的抑制。由于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種雙邊或多邊、世界性或區(qū)域性的貿易條約不斷推進,使得現在各國之間的關稅壁壘大幅度降低;但與此同時,一些國家又通過非關稅壁壘的方式來保護本國市場,尤其是因各國法律體系的不同、海關透明度的缺乏、復雜的通關手續(xù)以及落后的交通基礎設施所造成的壁壘給國際貿易帶來了很多的障礙。因此,采取貿易便利化措施是降低貿易成本、消除貿易障礙的有效手段。農產品具有保質期短的特點,所以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對促進我國與中亞國家之間的農產品貿易往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貿易便利化的含義及其對國際農產品貿易的影響

(一)貿易便利化的含義

隨著國際貿易的不斷發(fā)展,貿易便利化的內涵也在不斷豐富,國際社會至今還沒有對貿易便利化形成統一的定義,但是一些主要國際組織都對其作出了相應的闡述。

經合組織認為,貿易便利化是指在開展國際貿易時,為了達到降低貿易成本的目的而采取的各種提高效率的政策和措施。聯合國貿易與發(fā)展會議認為,貿易便利化是指國際貿易程序和文件的系統化與合理化,也就是在收集、提供、交流和處理國際貿易貨物流動所需數據的過程中涉及的活動、做法和手續(xù)的系統化與合理化。世界貿易組織(WTO)對貿易便利化的定義,集中在1994年關貿總協定(GATT)的三個條款中,即第5條、第8條和第10條。主要是指國家或國家集團之間通過簡化程序、協調法律法規(guī)與標準、采用新技術和其他有效方法消除或減少資源跨國流動和配置的機制性和技術性障礙,不斷提高全球貿易的運作效率,最大程度的實現貿易的自由和開放。

關于貿易便利化問題,在WTO1996年新加坡部長會議上就被正式提出并納入WTO的工作議程,此后WTO一直積極推進關于貿易便利化的談判。2013年12月7日,WTO第九屆部長級會議達成了《貿易便利化協定》,完成了相關談判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至2017年2月,《貿易便利化協定》獲得超過三分之二成員的批準,進入正式實施階段?!顿Q易便利化協定》主要包含四大方面內容,即貿易便利化的具體措施、發(fā)達國家與欠發(fā)達國家的差別待遇、組織機構協調與安排及最終條款。

(二)貿易便利化程度對國際農產品貿易的影響

在國際貿易中,與其他產品貿易相比,農產品貿易具有其自身的特點。首先,由于農業(yè)受氣候條件影響較大,生產周期長,農產品市場上的供求關系的季節(jié)性波動大,需要國家調控農產品市場的運行;其次,農產品具有易腐性,給運輸和存放條件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這一性質會影響國際貿易的順利進行;第三,由于農業(yè)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使得各國都或多或少的采取相應措施保護本國的農業(yè)和農產品市場,于是針對進口農產品的貿易壁壘和相關標準也阻礙了貿易的自由開展。

三、中國與中亞五國農產品貿易便利化分析

結合農產品貿易的主要特征,本文主要從制度環(huán)境、基礎設施、海關環(huán)境和信息技術等四個方面來分析中國與中亞五國貿易便利化情況。同時,提升各國貿易便利化水平,也應從這四個方面著手。

(一)制度環(huán)境

制度環(huán)境這一指標涉及到政府管制的負擔、法律法規(guī)解決爭端的效率、相關法律法規(guī)及政策的透明度、政府的公信度和清廉程度等。一國的制度環(huán)境對農產品交易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規(guī)范透明的貿易法規(guī)和政策能夠為貿易商增加貿易機會,同時降低貿易商在查詢信息、獲知相關制度變化過程中的交易成本,相應的提升了貿易利益。另一方面,一旦在國際貿易交往中產生糾紛與爭議,高效率的爭端解決機制也能夠降低交易成本,保障貿易的正常開展。

我國于2001年加入WTO,并于2015年9月批準《貿易便利化協定》。透明度原則是WTO的重要原則,也是《貿易便利化協定》的一項基本原則,一方面我國相繼制定及完善了調整貿易關系的法律法規(guī),另一方面簽署了相關的國際條約并履行自己的義務。例如中國在2003年8月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旨在規(guī)范認證認可活動,提高產品、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2003年中國加入《聯合國反腐敗公約》,2004年的《對外貿易法》明確規(guī)定了對外貿易經營者的權利義務,完善海關監(jiān)管及商品檢驗檢疫制度;2008年《反壟斷法》使我國在反壟斷領域具備了基本的法律框架。與此同時,我國還通過相關舉措來促進貿易便利化。2006,商務部設立了首批“出口商品技術服務中心”,2007年,實施進出口貨物“直通放行制度”。改革開放四十年來,通過法律法規(guī)、政策舉措的相互配合,我國的農產品貿易的制度環(huán)境在不斷提升,為我國與中亞各國之間的農產品交易創(chuàng)造了較好的制度保障。

中亞五國總體來看制度環(huán)境是比較好的,透明度也較高,各國近年來在制度環(huán)境的改善上做了較大的努力。例如哈薩克斯坦在國際貿易方面簽署了一系列的國際條約或協定;吉爾吉斯斯坦對本國相關領域的法律法規(guī)進行了較大的修改,特別是新總統上臺后,針對政府腐敗問題進行了嚴厲整治,對提升本國貿易便利化水平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二)基礎設施

農產品具有保質期短,易腐爛變質的特點,因此在農產品貿易中進出口雙方非常重視運輸時間這一因素。一國如果具有完備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及較高的工作效率,將大大縮短運輸時間、減少交易成本,同時也降低因農產品貨物腐爛變質給交易雙方帶來損失的風險。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對提高貿易口岸工作效率尤其是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非常重視,并且取得了很大的發(fā)展。中亞五國都屬于內陸國家,中國與中亞之間的貿易往來主要通過鐵路、公路這樣的陸上運輸方式進行。中亞五國中哈薩克斯坦及塔吉克斯坦在口岸效率及基礎設施建設上整體水平較高,另外幾個中亞國家整體水平相對較差,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耙粠б宦贰背h提出之后,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的中亞五國加快了口岸建設的合作步伐,不但開通了多條運輸線路,簽署相關合作協議,并且通過國際投資以及給予一些國家以資金和技術援助的方式共同建設交通運輸設施,提高運輸效率與能力,目的是逐步打造一個完善、高效、便利的交通網絡,為中國與中亞國家之間的農產品貿易提供良好的運輸保障。

(三)海關環(huán)境

一國的海關在國際貿易中承擔著重要的職責,因此海關的便捷通關也成為貿易便利化的關鍵內容。WTO的《貿易便利化協定》對海關通關程序等問題作了明確規(guī)定,例如在貨物的放行與結關程序的簡化上,主要采取了“抵達前業(yè)務辦理”及“貨物放行與關稅、國內稅、規(guī)費及費用的最終確定相分離、和后續(xù)稽查”等措施,這些對各國都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尤其是《貿易便利化協定》中對于易腐貨物的通關程序作了專門規(guī)定,要求成員國對易腐貨物盡最大努力給予特別照顧,并建議成員安排或允許進口商對放行前的易腐貨物進行妥善儲藏,以保障易腐貨物能夠在無損的情況下順利通關。在《貿易便利化協定》前,就已經有一些國家將“單一窗口”模式和“無紙化”通關理念用于實踐當中,在電子信息技術發(fā)展的基礎之上實現海關措施的現代化,以達到簡化通關程序及手續(xù)的目的。

近些年來,中國以及中亞各國在提高海關通關效率方面做了許多努力。對于中國來說,一方面積極履行已加入的國際協定下的義務,另一方面努力進行各種創(chuàng)新改革,加快實現國內區(qū)域通關一體化及完成海關監(jiān)管環(huán)境的改革。中國海關自2014年來與沿線國家簽署了上百份文件,適用范圍達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

中亞各國同樣非常重視海關的便捷通關措施,例如哈薩克斯坦在2004年就開始建立電子海關系統,并于2012年開始實施海關無紙化措施,通過這些年的努力,哈國海關環(huán)境的整體水平一直呈上升狀態(tài)。塔吉克斯坦于2011年在全國各海關站點啟用統一海關數據自動系統,海關整體環(huán)境也在不斷改善??傮w上來看,中亞各國的海關程序在逐步向便利化方向發(fā)展。

(四)信息技術

今天各國之間的貿易交往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持,良好的金融及電子商務環(huán)境能夠大大提升貿易便利化程度。在技術支持方面,發(fā)展中國家與發(fā)達國家相比還有相當差距,因此也具有發(fā)展的巨大潛力。

我國對電子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相當重視,目前我國金融與電子商務環(huán)境非常有利于貿易便利化的推廣,有利于貿易商采用新技術新形式開展農產品跨國貿易。

在國際形勢的驅動下,中亞各國一直努力改善本國的金融與電子商務環(huán)境。具體來說哈薩克斯坦的互聯網使用率較高,并且是中亞地區(qū)第一個開辦網上銀行的國家;塔吉克斯坦的金融服務便利化程度較高;其他中亞國家近些年金融服務的便利性逐漸遞增,最新技術也得到了比較廣泛的應用。


在“一帶一路”倡議的背景下,中國與中亞五國之間的農產品貿易具有廣闊的前景,貿易便利化正是“一帶一路”倡議中“貿易暢通”的核心點。中國與中亞各國可以廣泛借鑒《貿易便利化協定》的內容,在上海合作組織的框架內加大合作力度,共同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逐步建立起中國與中亞五國的自由貿易區(qū),為各國之間包括農產品在內的貨物貿易提供良好的制度安排。


(作者單位:西北政法大學 陜西師范大學)

責任編輯:王盼盼


?
主辦單位:中國農墾經濟發(fā)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qū)東三環(huán)南路96號農豐大廈 郵編:100122
京ICP備11035685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4728號